-
老版《地道战》的异趣
笔者在安徽芜湖市邮票市场内的连环画交流中心以不菲的价格淘得一本泛黄的老版《地道战》连环画(如图)。后与收藏的1970年至1972年“文革”年间由浙美、上美、人美等出版社出版的家喻户晓的《地道战》版本相比较,发现前者与后者存在许多差异。现介绍如下。老版《地道战》老版《地道战》连环画,规格48开
-
详谈根据小说《林海雪原》改编的连环画
1957年9月长篇小说《林海雪原》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出版后不久,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广大读者为书中所展示的惊险、曲折的传奇性的剿匪英雄故事所倾倒。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该书的作者情况。曲波(1923-2002),山东蓬莱人。15岁高小毕业后参加了八路军。1943年进入胶东抗大学习,毕业后在胶东军区
-
天津连环画大师——刘继卣
提到刘继卣,对于喜爱其中国画作品的人来讲,他是杰出的中国画家。其人物、动物、花鸟等都非常出色,工写兼长。刘继卣出身绘画世家,其父刘奎龄是天津八大家之一,绘画自学成材,逐渐成为职业画家。其绘画畜兽、禽鸟的造诣最能独步画坛。刘继卣自幼酷爱绘画,1936年入天津市立美术馆西画系,系统学习素描、速写等
-
连环画《血染法卡山》帮助传奇军人找回迟到的军功
一册连环画一下跳入他的眼帘:《血染法卡山》!他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书中浓墨重彩地描写了那场惨烈的战斗。翻了一半,有幅图画是一名战士在掩体里给战友包扎膝盖伤口。文字内容:5连连长邱谭安推开这名无名战士,吼道:“别管我,快去战斗。”这个战士就是自己呀!
-
想起了“马尾巴的功能”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马的呼吸系统,今天,接着讲——马尾巴的功能......”这个至今仍为国人津津乐道的经典片段,出自30多年前那部风靡大江南北的故事影片《决裂》。著名演员郭振清在这部影片中饰演“男一号”龙国正。葛优他爹,著名演员葛存壮饰演那个讲“马尾巴功能”的孙子清。
-
可贵的炳鑫精神
早在五十年代中期,顾炳鑫先生就以其精湛的连环画创作艺术而享有“南顾北刘”的美称。今他已创作了近百部风格独特,富有意境,耐人寻味的连环画作品。“文革”时期,他正值上海“五·七”新闻干校,当接受连环画《列宁在十月》的创作任务后,他和创作组的另外几位同志,冒着大雪特意赶到十里之外的奉县县城
-
福建版锄奸反特题材连环画
锄奸反特题材的连环画,因为内容惊险,情节跌宕,案情曲折复杂,悬念性强,所以拥有广大的读者群。福建前线一直是对敌斗争的最前沿,面临台湾、澎湖、金门、马祖等国民党军占据的岛屿,美蒋集团不甘心自己在大陆的失败,不时派出一股又一股的匪特,对大陆进行侵扰,加上1949年败走台湾前留下的潜伏特务,构成了
-
难见彩绘本《红色娘子军》
笔者藏有一本浙江人民出版社1971年3月出版的彩绘本《红色娘子军》连环画。虽然这本连环画仅有56页,但它却是革命样板戏连环画系列里一个独特的品种,而且比其他样板戏连环画发行量要少得多,在收藏市场上很少见到它的踪影。这本难得一见的彩绘本连环画,封面非常出彩
-
自成风格、擅长钢笔画的孙愚
孙愚,作品数量不少,且绘画自成风格,特色鲜明,在“文革”前创作出版的长篇连环画达十余部,其中有些作品在当时广有社会影响,如《党员登记表》、《夺印》(与徐进合作)、《小足球队》、《欧阳海》等,从开始从事连环画创作到70年代以来,几乎画的全部是中国现代题材材,前期的技法,也多为线描加以黑白处理。
-
八大样板戏连环画
样板戏是“文革”期间的特殊艺术形式,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影响了中国亿万观众。今天,抛开那个特殊历史时代给样板戏的烙印不谈,仅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样板戏”还是颇具魅力的。当年,以戴敦邦为代表的很多著名画家在“牛棚”里接到“指示”,集中起来为“样板戏”搞连环画创作。能够从“牛棚”走出来,重拾画笔
-
连环画真的老了吗?
从丰子恺的《漫画阿Q正传》到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从顾炳鑫的《红岩》到华三川的《白毛女》,说起这些连环画,很多人都印象深刻,因为这些“小人书”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但是现在,连环画除变成藏家的藏品外,在大众视野中几乎销声匿迹了;在世的连环画画家也都纷纷步入迟暮之年,难有新作。难道连环画真的要被时代
-
连环画《铁道游击队》创作史话
五十年代初期,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连环画家丁斌曾、韩和平初次阅读刘知侠创作的小说《铁道游击队》时,便被它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智勇双全的英雄形象深深吸引。作为资深的连环画工作者,他们敏锐地发现这是一个创作连环画的绝佳素材,立刻决定通过连环画的形式形象化地表现这一故事。他们通过反复阅读原著,对脚本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