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心田:《闪闪的红星》太曲折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4-15
相关连环画阅读:《闪闪的红星》(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75年)
李心田简介
1929年生于江苏省睢宁县,1950年参军,曾任济南军区前卫话剧团副团长兼创作室主任。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寻梦三千年》、《梦中的桥》、《银后》等。其小说《战斗的童年》、《两个小八路》、《跳动的火焰》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潘冬子到底是谁
记者:电影《闪闪的红星》可谓家喻户晓,但大家一直搞不清楚,潘冬子的人物原型到底是谁?
李心田:这些年来,许多人都问我:潘冬子是谁呀?他以后怎么样了?他现在在做什么?其实,潘冬子不是谁,是从一群人身上凝结成的“点”!1961年,我在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两个小八路》,责任编辑约我再给孩子们写一本书,我答应了。写什么呢?我就整天琢磨呀,后来通过几件事儿,冬子才‘蹦’到了我的脑子里。
记者:哪几件事儿?
李心田:4件。那时,我在部队速成中学当教员,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的儿子许光,政治部主任鲍先志的儿子鲍声苏,都跟我学文化,这两个孩子都是长征前留在家乡、全国解放后找到父亲的。我曾听说过,江西根据地有一位红军,长征时给家中留下了一顶军帽,军帽里写了名字,后来这位红军的儿子拿着这顶军帽找到了他的父亲。还有,抗战时胶东有个17岁入党的女青年,入党的第二天被捕,后来被敌人活活地烧死了。还有一件事儿,是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毛主席的三个孩子,长征时丢在白区,曾在上海流浪过,后来组织上只找回了两个,有一个丢失了。这4件事儿震撼了我,天天在我脑子里转,后来一个“潘冬子”的形象终于跳到了我的眼前。我便开始写《战斗的童年》(《闪闪的红星》前身)这本书。可是,当时我任教员,工作紧张又吃力,业余时间少,两年多才拿出了初稿,誊清后寄给了少儿社。后来,因为搞清楚“潘冬子”是谁,我还差点出了大事呢!
记者:能谈一谈吗?
李心田:1975年夏天,我突然接到紧急通知,要我到济南南郊宾馆,我到了那里后,见几个穿灰色“样板服”的人坐在桌前,表情严肃地让我谈谈《闪闪的红星》的创作经过,我把以上的情况说了。他们又问我对许世友的印象如何?我说,毛主席说过“许世友是员战将,陈毅打仗,南靠粟裕,北靠许世友”。他们又到我家取了这部书的创作手记。我觉得事情不妙,一连十几天吃不下、睡不着。后来,我才了解到内情:有人告诉江青说,《闪》剧是写许世友家世的,那时江青要搞倒许世友,想利用这个剧做一发“炮弹”。那几个穿“样板服”的人,是拿着张春桥办公室的信来的。他们听我谈了,看了我的创作手记,又找了鲍先志的儿子鲍声苏,才洗清了我的“罪过”。
死里逃生的一本书
记者:《闪闪的红星》是根据你的小说改编的,听说当时出书用了7年时间?
李心田:可不,还差点卡了壳呢!当时我把书稿寄给少儿社,编辑要我去改稿,可我那时调到前卫话剧团干编剧,根本没时间改稿,一拖就是9个月。这时已是“文革”前夕,山雨欲来,我考虑到这部小说是写人情、人性的,怕遭批判,便连写两封信,从少儿社把书稿要了回来。
记者:要回来就压箱子底了?
李心田:压不住,还差点被烧了呢!“文革”开始,单位要求创作人员把所有作品全部上交。迫于无奈,我上交了书的草稿,但还是冒险偷偷留下了誊清稿。后来,交上的东西当众一把火烧了。要不是我“留一手”,也就没有这本书了。
记者:这个秘密守了多少年?
李心田:4年。197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谢永旺到济南约稿,我告诉了他这件事,并把书稿给了他。他看后认为可用,但要带回去研究研究。不久,谢编辑来电话觉得《战斗的童年》书名一般,要我改个名儿。我苦想了两天,提出用“闪闪的红星”,他说好。1972年5月,这部死里逃生的书终于出版了。
鲜为人知的幕后
记者:这本书是如何搬上银幕的?
李心田:当然是产生反响后才被导演看中的。当时有评论称,这本书是儿童教育的好教材。中央广播电台连续广播这篇小说。很快,全国有十几家出版社也争相出版,后又被译成英、日、法、越等文字。接着就是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找上门来了,要改编成电影,并让我参加编剧。我在北京与王愿坚、陆柱国等人研究编写,最后以陆柱国的初稿为底本,由王愿坚统梳筹定稿。电影放映时打出字幕“根据李心田同名小说改编”,我很乐意,虽然那时没有稿费。
记者:拍摄中的难度大吗?
李心田:当然。就说选演员吧,演“潘冬子”的祝新运就是“百里挑一”才找到的,导演从电视里看到一个孩子适合演“潘冬子”,就跟踪寻查,找到他家里,把他叫到八一厂一试镜,大家都很满意。导演又把他的照片寄给我,让我提意见,我一看就是我心中的那个“潘冬子”。这个小新运演得真是不错,拍火烧胡汉三那场戏时,见他演得那么投入,该哭的时候眼泪自然就流出来了,根本不用点眼药水。还有,开始拍了几场戏后,觉得剧中演吴修竹和冬子妈的演员不理想,又换了两个人,后来导演才算满意。
记者:还有什么有趣的事情?
李心田:现在想来这件事怪有意思:当初江青看了样片后指出了几个必须修改的地方,导演立即去补镜头,不巧的是,祝新运因病服用了激素,脸已很胖了。江青再看样片时,也觉得实在不对劲儿,只好保留影片原貌。就这样,这部电影一直演了下去,1999年上海歌舞团还将《闪闪的红星》改编成大型舞剧。目前,这部电影还作为“百部爱国影片”不断上映。
记者:除了《闪闪的红星》,以你小说改编的电影好像不是太“叫座”?
李心田:这也是我的遗憾。被改编成电影的《两个小八路》还可以,《神秘的帆影》影响不是多大,还有一部电影叫《跳动的火焰》,是写解放前夕火柴厂童工的生活,剧中还穿插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我自我感觉良好,但当时长影厂把它当做成人片发行了。我这几天还在琢磨,想联系一下长影厂,能不能按儿童片再推一推这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