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腊传
北宋末年,反动的黑暗统治,使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罪恶的“花石纲”进一步把两浙人民推进水深火热的深渊,北宋王朝的弥天浩劫,激怒了漆园雇工方腊。他召集贫苦农民揭竿起义,漆园誓师,宣布建立与北宋王朝相对立的农民革命政权,公开提出:“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的口号。在战斗中,起义军发展
-
开河之前
上海市郊某公社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以战天斗地的革命干劲,大兴水利,改造农田,决定新开一条向阳河。开河之前,公社水利工程顾问、老贫农朱永农,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远大目标教育老伴,帮助她提高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觉悟,摆正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三者关系,在继续革命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
戈壁守井人
戈壁守井奴隶巴亭,怀着对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深厚无产阶级感情,舍生救出哈萨克小战士叶森,精心扶养孤儿哈巴提古丽。解放后,巴亭担任了公社党委书记,积极带领群众治山改水,战夭斗地。她在一次捕捉特务的战斗中,生擒了漏网匪特一牧主托斯巴依。
-
战上海
一九四九年南京解放后,我英雄部队奉命乘胜飞骑东进,解放上海。蒋介石的残兵败卒,妄图负隅顽抗。在胜利解放上海的战役中,我军与上海人民及地下党取得密切配合,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正确指示,歼灭了残敌,保全了城市。
-
翠云草
解放初期,我剿匪部队进驻金藤苗寨清剿残匪,正遇上疟疾流行,由于缺医少药,很多战士和苗胞都病倒了。这时潜藏苗寨的暗匪敖五,散布谣言,毒害苗胞,挑拨军民关系,并趁机给正流行疟疾的土匪筹送药物。农会委员熊杰,领着苗寨民兵、群众,与部队紧密配合,利用上山采药的机会,布下罗网,揪出了暗匪敖五。军民战胜疟疾后,进而一举全歼了深山的
-
许凤
故事描写冀中平原的枣园区,在受到日伪军毁灭性的摧残以后,新任区委书记许凤和区游击队长李铁,在极端困难的形势下,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他们和敌人斗智斗勇,神出鬼没地抓住一切可乘之机打击敌人,取得了许多胜利,后来,由于潜伏在游击队内部的特务分子的破坏,使斗争再一次遭受到严重的困难和损失,许凤不幸被捕
-
风雨罗霄路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茅岭山区某农民自卫军为寻找革命真理,派人到井岗山区抄到了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在返回途中,不幸被敌人发现逮捕。为了保证把毛泽东同志的指示送到茅岭山去,负责护送的红军副连长徐永和敌人家里的小丫环牛莲花不惜自我牺牲,掩护来人逃出敌人的巢穴,把革命真理送到了茅岭山。
-
华主席在战火纷飞的年代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英明领袖华主席曾转战在山西吕梁山区。他运用毛泽东思想发动群众参军参战,使人民战争的烈火越烧越旺。在枪林弹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他率领游击队员和民兵打得日寇、蒋阎匪军丢盔弃甲,闻风丧胆。华主席的功绩,镌刻在高耸入云的吕梁山,铭记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窝里。
-
木匠退亲
小木匠春喜,响应党中央“全党动员,大办农业,普及大寨县”的号召,自觉当农民,又拿斧头又拿锄头。可是这一革命行动,却遭到他的丈人——老木匠的反对。春喜耐心地帮助、教育老丈人树立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有力地打击了农村中的资本主义势力,谱写了一曲农业学大寨的赞歌。
-
刘胡兰
汾河岸边景色鲜,万里天空万里蓝,一边是不倒的青纱帐,一边是高高的吕梁山。青纱帐里藏雄兵,自造地雷大又圆,日寇胆敢来侵犯,炸它个血肉横飞脚朝天。吕梁山里藏好汉,刺刀磨得亮闪闪,日寇胆敢来侵犯,丢盔卸甲逃命难。晋中的平原晋中的山,春风吹得花儿鲜,云周西来了八路军,人民从此有靠山。
-
戈壁枪声
横贯胡兰戈壁的几百里旱路,历来非常荒僻。只是在戈壁中心地带的“饮马难”上,有一口水井。解放前,这口井被牧主托斯巴依霸占着。因此,敢于取道胡兰戈壁的行人,屈指可数。一九四四年的夏天,有一个哈萨克青年人,企图横越胡兰戈壁,不幸迷失了方向。接连几天,投有水喝。人和骆驼,都临近毁灭的边缘。
-
诸葛亮
沂南诸葛亮城诸葛亮(公元181- 34年),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向刘备提出了一个统一全国的“隆中对策”,作为蜀汉政权立国的依据,并积极帮助刘备实现这个计划,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刘备称帝,诸葛亮即任丞相。刘备死后,他又辅佐刘禅继续贯彻既定的国策。